蒋勋:没有美,没有沉思,成就不了文明

  • 来源:     作者: Admin    时间: 2014/9/29 10:16:00    点击率: 4788
  • 关键词:
  • 摘要:
  •  

    编者语关于“美”,蒋勋认为,人类终极的自由,便是审美上的自由。审美的自由,是一种心灵的自由。经济上困窘,政治上被限制,思想上受禁锢,但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。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,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。


    关于《美的沉思》:


    1、您在作品里曾经说过,多年后,您领悟到,您梦想的自由,其实是审美上的自由。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吗?您为什么认为审美上的自由是高于一切的自由?


    人的生存,有不同阶段的自由向往,或追求经济上的自由,或追求政治上的自由,或追求思想上的自由。审美的自由,是一种心灵的自由,经济上困窘,政治上被限制,思想上受禁锢,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吗?我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,向往庄子的逍遥,北溟的鱼,可以一夕间化为飞鹏。肉身沉重,或许飞不起来,但是心灵可以,困顿、艰难、受苦、耻辱,苏轼下放黄州,写《赤壁赋》,他仍然看见了“山间明月”,他也听到了“江上清风”,耳目之间,光明洁净,那便是审美的自由吧。


    2、《美的沉思》引言中您提到,这本书是依靠着中国艺术史的数据,您试图初步建立起中国美学的几个基本观念。可以给读者概括一下,您认为的这几个基本观念是什么吗?


    《美的沉思》原来是1978年前后在台湾大学授课的笔记,刚从巴黎读完书回台湾,受欧洲方法训练,回头看自己的传统,有一些感触,有一些心得,跟学生切磋,都还不成系统。当时只是觉得中国美术源远流长,像一条大河,有独特的脉络领域,能够与欧洲美术比较,可能有更深的领悟。


    例如,“水墨”一千年的传统,为何是“水”,为何是“墨”?与欧洲的“油”、“彩”有何差别?“水”使“墨”散开,“油”使“彩”凝聚,因此中国水墨美学的极致是八大,西方却是梵谷,八大的悲伤里仍然空明灵透,梵谷的痛苦里浓烈纠结。再例如,欧洲的艺术史,“建筑”是重要的核心,中国美术的核心却可能是“书法”。


    《美的沉思》是很个人的思维心得,并不关心结论,而是希望有一个思考的起点,思考民族美学的传成与异变。


    3、《美的沉思》1986年就在台湾出版了,经过多次再版印刷,在台湾读者中有着广大反响,2003年在台湾做了修订版。2005年,大陆文汇出版社曾引进过。时隔多年,大陆再次引进该书,您觉得在当下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下,有着怎样的现实和美学意义?您希望大陆读者从《美的沉思》中获得些什么?


    《美的沉思》是个人审美的阅读笔记,看一张画,凝视一只宋瓷的杯子,阅读南朝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情》,心中有震动,随手记下来,不敢期望给他人什么,只是自己默默的感谢吧。一个民族,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的方式审美,尊重他人的审美情怀,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,万物并育,天地有大美,或许才是一个社会长久深厚的福气吧。



    4、李泽厚《美的历程》被称为美学的经典之作,《美的沉思》在大陆出版后,被冠以“台湾版《美的历程》”,对此您怎么看?如果要您来说,您觉得两本着作之间的异同是什么?


    《美的历程》对我影响很大,我也曾数次在新加坡和北京访问李泽厚先生。文革初结束,李先生的思维、文笔、情怀,都让我相信,即使在“浩劫”中,仍然存在着这样宽阔、优雅、美丽而自由的心灵。我在台北故宫上课多年,随前辈庄严先生、那志良先生、谭旦冏先生、李霖灿先生阅读碑帖、书画、铜器、玉石,课余也随他们时常行走于山林烟霞中,我相信李泽厚先生的《美的历程》也有同样的向往,关心“人”,“人”才是美的核心价值。至今,《美的历程》仍是我常拿出来读的书,有时吟诵一两段,觉得像诗,不像论述。美学好像更多人“研究”了,“论文”更多了,但是我还是怀念《美的历程》这样的作品,像诗,不像论文。唐代孙过庭的《书谱》,论述书法,今天读起来,也像诗,不像论文。因为有生命的关心,才能有美,也才会有诗。


    我们是不是太受西方学院影响?多了论文,却少了诗。多了学者,却少了文人。多了学术研究,却少了人的关心。



    5、您对“美的沉思”这四个字怎样理解?为什么您认为“没有美,没有沉思,成就不了文明”?


    美是心灵的向往,沉思泥土,沉思水,沉思火,沉思自己的手,最后会产生一个像半坡陶钵那样动人的作品。沉思火里的釉料流动,会产生宋代钧窑窑变的灿烂炫丽。沉思水,沉思墨,沉思笔毫在纸上渲染开来的痕迹,会是米芾的书法,会是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

    文明是静定下来沉思的力量,心中有向往,专注于物质,专注于技术,专注于劳动,专注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专注于自己的感官与思维,心无旁骛,或许就是文明的开始吧。



    6、如果让您本人用一句话来向读者推荐《美的沉思》,您会说什么?


    因为美,我们就可以继续前去。



    关于《吴哥之美》:

    1、元朝周达观写了《真腊风土记》,被自己的民族忽视,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。《吴哥之美》中,有着明显为周达观正声的痕迹,这是您写作《吴哥之美》的一个动因吗?


    在欧洲读书时在吉美美术馆看到吴哥窟作品,大为震动,也开始寻找法国探讨吴哥文明的线索,最后就找到周达观的《真腊风土记》,这本书在十九世纪初译为法文,被探讨,被实地勘查,最后重现了消失以久的吴哥文明,法国也因此殖民柬埔寨九十年之九,使我想到傅柯说的:知识即权力。柬埔寨内战结束,我因此带着周达观的这本杰出的旅游杂记,重走七百年前他走过的足迹,用一封一封信,跟朋友分享与一个元代探险家进入异文明时的许多心情。

  • © 2014   西安艺大美术培训学校     Email: yida@yidams.com
  • 通信地址: 西安市含光南路91号(美院斜对面)    邮政编码: 710000
  • 联系电话: +86-029-87563988 13359246571 13389274909    传真号码: +86-029-87563988
  • Support:Mitesoft     陕ICP备2020014864号-1